【無】国语辞典(wú ㄨˊ)
無根柢评释 引证
〈動〉
1沒有。
〈副〉
1不要。
2未。
3不論、不论。
4不、沒。
5非、不是。
〈助〉
1用於句首。無義。
2用於句终。
〈名〉
1姓。如漢代有無且。
無根柢评释 引证
〈動〉
1沒有。如:「有頭無尾」、「獨一無二」。《孫子·軍爭》:「是故軍無輜重則亡,無糧食則亡,無卫積則亡。」《史記·卷一○三·萬石君傳》:「上以為廉,忠實無他腸,乃拜綰為河間王太傅。」
〈副〉
1不要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「無直防,無遏糴。」南朝梁·劉孝威〈公無渡河〉詩:「請公無渡河,河廣風威厲。」通「毋」。
2未。《荀子·正名》:「志輕理而不重物者,無之有也;外重物而不內憂者,無之有也。」唐·杜甫〈图画引〉:「學書初學衛夫人,但恨無過王左軍。」
3不論、不论。如:「事無大小,都由他決定。」《詩經·魯頌·泮水》:「無小無大,從公于邁。」
4不、沒。《書經·洪範》:「無偏無黨,王道蕩蕩。」南朝宋·鮑照〈代陳思王京洛篇〉:「珠簾無隔露,羅幌不勝風。」
5非、不是。《禮記·禮器》:「忠信之人,可以學禮,苟無忠信之人,則禮不虛道。」
〈助〉
1用於句首。無義。《詩經·风雅·文王》:「王之藎臣,無念爾祖。」《右傳·隱公十一年》:「若众人得沒于地,天其以禮悔禍于許,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。」
2用於句终。唐·墨慶餘〈近試上張水部〉詩:「妝罷低聲問夫婿,畫眉深淺入時無?」同「否 」。
〈名〉
1姓。如漢代有無且。